<>

2008年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申报表

所属学校                   西南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层次                  ■本科 □专科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 ■理论课(含实践) □实践(验)课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所属学科门类              工学,电气信息类                
适用专业名称          电气信息类、机械类等较多专业         
课程负责人                      辉                   
课程网址        http://jpkc.swust.net.cn/course/zd/         
用户名和密码   学习论坛, 用户名: 78340630001, 密码: 123456   
开放资源链接网址     http://jpkc.swust.net.cn/course/zd/     
申报日期                    2008-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八年四月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

1-1 教学指导思想(限1000字以内)
举证说明本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思想或理念
   “自动控制原理”(或“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的专业较多。然而,由于其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工科学生普遍感到“难学”。
    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整体设计时,针对“成人业余”、“在线学习”的特点,本课程组产生了一个强烈的理念,就是应该在教学中尽量突出“工科”和“应用”,必须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而最急需的是建立相辅相成、相互有机结合的教材包,以立体化的方式开展教学。
    课程组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挑战,根据成人在职学生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网络课程重新设计了课程教学大纲、组织了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课程的网络教学迈上一个新的较高的台阶。
    首先,针对概念性、原理性较强的等传统老大难内容,课程组通过增加flash动画的表现手法,比如对于控制系统概念的建立、根轨迹的原理、频率特性的物理含义等,往往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其次,充分利用Matlab强大的仿真、设计等功能。本团队开发的教学辅助软件“MATLAB仿真软件”在2000年学校举行的学生科技大赛中获得《西工杯一等奖》,该仿真软件将众多内容集成在一起,方便使用和下载拷贝,形成了界面友好的大型辅助教学课件,在远程教学与自主练习中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在对其不断更新和升级。
    2000年以来,本课程组在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中一直使用MATLAB、Flash动画等手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也为课程体系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2006年,根据所积累起来的网络教学的经验,以及课程发展的需要,“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版,增加了视频讲解录像、补充了大量习题试题、扩充了扩展学习资源。
    通过持续开展一体化的设计、建设和开发,目前形成了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视频教学光盘和教学网站等构成的立体化教学包。主要内容如下:
    ⑴《自动控制理论》(纸质主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⑵《现代控制理论》(纸质拓展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⑶《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材),武汉理工大出版社,2005.7;
    ⑷《MATLAB·自控理论学习与仿真》(电子教材),轻工业出版社,2007.10;
    ⑸《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2006.6;
    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简要指导书》,2006.3;
    ⑺《自动控制原理》网络教学系统;
    ⑻《自动控制原理》电子课件
1-2 课程总体设计(限1000字以内)
说明本课程的目标、选取内容与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方式
    1. 确定课程目标定位。我校是一所工科为主的学校,自动化等专业定位在工程应用,且具有特色。根据学校的特点、定位和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组将“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目标定位在“工科”和“应用”,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结合“成人”、“在职”和网络远程教学的情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包,以立体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重点放在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一直选用优秀、获奖的教材及参考书,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适合学生的文字教材、学习指导书和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大型集的辅助教学软件。有机配合的教学资源形成了立体化的教材包。
    3.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自学为主,此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阶段学习指导,组织阶段在线测试、在线讨论,提供实时答疑,组织校外学习中心教师批改、任课教师抽查离线作业。对于课程实验,离学校较近的注册学习者,由校外学习中心组织到学校进行实验;离学校较远的注册学习者,由校外学习中心就近组织完成规定的实验;每个注册学习者必须完成规定的网络虚拟实验。
    4. 做好教学管理和学习评价。网络课件提供自测题及得分供学习者自我评价;注册学习者成绩由课程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阶段在线测试成绩、在线讨论和实时答疑成绩、提交的作业成绩)按比例构成,实现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2.课程负责人情况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毕效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4.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1354713988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传 真
0816-6089333
工作单位及院系
西南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E-mail
bixh2@tom.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621010)
 研究方向  控制理论与过程控制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材和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从事网络教育的经历;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自动控制原理
 远程教育
4
4
518
2
 自动控制理论I
 本科专业基础课
4
5
652
3
 自动控制理论II
 本科专业基础课
3
5
360
4
 线性系统理论
 研究生学位课
4
5
78
5
 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生课程
2
4
43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时 间
学生总人数
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
2003-2008学年
552
2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2003-2005学年
186
3
 指导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2003-2008学年
42
4
 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3-2008学年
7
    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1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自动控制理论”
四川省教育厅
2005-2008
2
 发挥现代教育优势,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四川省教育厅
2005-2007
3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
2006-2008
4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自动化”
四川省教育厅
2006-2010
5
 教改试点班—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工科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
2007-2009
    4. 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论文
     ⑴《自动控制理论》(纸质主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⑵《现代控制理论》(纸质拓展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⑶《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材),武汉理工大出版社,2005.7;
     ⑷《MATLAB·自控理论学习与仿真》(电子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
     ⑸ 适于多媒体教学的根轨迹绘制方法,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
    5. 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授予单位
本人排名
1
 省级精品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
2005.7
1
2
“湖北省高等学校2005年度课件评比”三等奖
湖北省教育厅
2005.11
1
3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西南科技大学
2007.9
1
4
 绵阳市优秀教师
绵阳市
2007.9
1
5
 教学良师
西南科技大学
2007.9
1
    6. 从事网络教育的经历
    自2000年教育部批准西南科技大学成立“网络教育学院”后,开始承担远程教学,多次进行面授辅导和答疑教学任务,具体工作如下:
    ⑴ 教学资源建设
    第一,录制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全程录像,教学录像光盘每个学生一套,每年1批、共使用4批,大约用了600余套;
    第二,主持研制了新世纪网络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课件,建立了“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网站”,作为学生网上学习的主要资源,已使用8年;
    第三,主编兼顾新世纪网络课程的教材《自动控制理论》,编写《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指导书》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作为课程的主教材;
    第四,主编网络课程配套电子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和《MATLAB·自控理论教学与仿真》,与主教材有机结合;
    第五,开发了反映课程主要知识点的Flash动画上百个,编写了大量的仿真软件,用于辅助课程的教学。
    ⑵ 网络教学实践
    第一,自2000年开始在校内全日制本科生中开始尝试网络辅助教学,并不断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资源,网络教学的网站目前已更换了4个版本。通过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
    第二,从2001年开始先后承担了西南科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远程教学、辅导和答疑;负责了远程教育自动化专业本、专科学生近20人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指导。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过程控制系统快速原型化实时开发平台的建立,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2008,负责人。
    2. 现代企业物流模型及其仿真,西南科技大学重点项目,2003-2006,负责人。
    3. 高效节能电力测功器的研究,四川省科技厅,2004-2006,第二主研。
    4. 全面提升超细粉煤灰备制效果的测控系统开发,绵阳市科技局,2007-2009,第二主研。
    5. 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多通道网络教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国家“863”计划,2003-2006,参研。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1.基于MATLAB/xPC的快速原型技术的应用,微计算机信息,2007.1,第一作者;
    2.聚酯树脂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3.5,第一作者;
    3.基于PLC的微滤净水控制系统的设计,自动化博览,2003.3,第一作者;
    4.一种通用嵌入式多轴运动控制器及其应用,机床与液压,2006.5,第二作者;
    5.基于dSPACE的过程控制算法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6,第二作者。
3. 主讲教师情况(1)
3-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于春梅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0.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320887288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传 真
工作单位及院系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E-mail
ycm70@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621010)
 研究方向  控制理论、系统辨识、故障诊断
3-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材和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从事网络教育的经验;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自动控制原理
 远程教育
4
2
218
 自动控制理论Ⅰ
 本科专业基础课
4
4
320
 自动控制理论Ⅱ
 本科专业基础课
4
4
256
 计算机仿真
 本科专业课
2
1
45
 系统建模与辨识
 研究生专业课
4
4
40
 系统辨识基础
 本科专业课
4
3
11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毕业设计,学生总人数4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1. 以吊车摆为控制对象的教学实验平台建设,西南科技大学,2007-2008,负责人;
    2.《自动控制理论》品牌课程建设,西南科技大学,2003-2005,第一主研;
    3.《自动控制原理》省级精品课程,四川省教育厅,2005-2008,第一主研;
    4.发挥现代教育优势,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四川省教育厅,2005-2007,第一主研;
    5.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06-2008,第一主研。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从院士科技创新特点谈研究生教育,2007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2007.8,第一作者;
    2. 自动控制理论教学方法与考评方法的改革,扬州大学学报,2004.7,第一作者;
    3. 输入结点与任意结点间增益求法的讨论, 株洲师专学报, 2003.5,第二作者。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基于新体系的《自控理论》立体化教学方法,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主研; 
    2. 通过主干课程建设促进学科群建设,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三主研;
    3. 自动控制理论多媒体教学课件,2005年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一等奖,第一主研;
    4.《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材,湖北省高等学校2005年度课件评比三等奖,副主编;
    5.自动控制理论立体化教材的建设,2007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主研。
3-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杂系统辨识方法研究,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3-2006,负责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1.遗传算法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进展,四川大学学报增刊,2004.10,第一作者;
    2.隧道窑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仪器仪表学报增刊,2004.4,第一作者;
    3.ε-SVM与核变换最小二乘法在系统辨识中的比较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4,第一作者;
    4.SVM和基于PCA、基于PLS的SVM在非线性辨识中的比较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6.,第一作者;
    5.多元统计方法在工业过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综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43(8),第一作者。
3. 主讲教师情况(2)
3-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尚丽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1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08166089326
学  位
博 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66089326
工作单位及院系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E-mail
shangliping@swus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621010)
 研究方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材和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从事网络教育的经验;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自动控制原理
 远程教育
4
2
207
 无损检测技术
 本科专业基础课
4
3
405
 数字信号处理
 本科专业基础课
4
3
321
 随机数字信号处理
 研究生专业课
4
1
16
 精密仪器精度理论
 研究生专业课
4
1
6
 非平稳随机信号处理
 博士生专业课
1
3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时  间
学生总人数
 传感器课程设计
2003年
15
 指导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2003-2008学年
41
 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3-2008学年
1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1.《自动控制原理》省级精品课程,四川省教育厅,2005-2008,第三主研;
    2.“自动化”品牌专业建设,西南科技大学,2003-2007,第二主研;
    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06-2008,第三主研。
3-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光纤传输激光诱导荧光直接探测技术(编号2006AA10Z214),国家863计划,2006.12-2010.10,负责人;
    2.全光纤三维荧光光谱仪及其在海洋走航监测中的应用基础(编号:40106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1-2004.12,负责人;
    3.三维指纹显微荧光成像分析技术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编号:06ZQ026-026),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资助计划,2006.1-2008.12,负责人;
    4.光纤传输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土壤石油烃污染(编号:2006J13-145),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6.1-2008.12,负责人;
    5.水体石油污染光纤荧光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编号:04547004D-1),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04.1-2005.12,负责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1.水中微量矿物油污染光纤荧光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计量学报,2005,Vol.26,No.1,EI收录05098866670,第一作者;  2.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mineral oil and extraction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SPIE,2004,Vol.5634,EI收录05249156671,ISTP收录BBX00,第一作者,
    3.光纤荧光矿物油浓度测量中氙灯与光纤的耦合,传感技术学报,2004,Vol.17,No.1,EI收录05229134042,第一作者;  4.基于牛顿环的小角度测量的研究,电子学报,2005,Vol.33,No.12A,EI收录06289984573,第一作者;
    5.Laser-induced fluorescent characteristic of micro-mineral oil in water.,SPIE,2004, Vol.5627,EI收录05229133465,ISTP收录BBR42,第一作者。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2003年“基于模糊控制的锅炉微机控制系统”,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完成人(编号:0302032-03);  2. 2004年获秦皇岛市第三届十杰青年教师;
    3. 国家发明专利 便携式实时全光纤荧光光度计 ZL 01 127548.0,证书号:191204;
    4.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便携式实时全光纤荧光光度计 ZL 01 2 62164.1,证书号:504370;
    5.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水下实时光学探测的光纤探头 ZL 01 2 62165.X,证书号:504494
4.教材主编情况
4-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毕效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4.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1354713988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传 真
0816-6089333
工作单位及院系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E-mail
bixh2@tom.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621010
 研究方向  控制理论与过程控制
 教材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立体化教材包
 该教材是否为网络教育专门编写?  是(√) 否(√)(部分是,部分不是)
4-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材和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从事网络教育的经验;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同负责人情况)
4-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同负责人情况)

注:本课程使用的主要参考教材。
5.队伍结构情况

5-1 其他人员构成 (含教辅、技术等人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单位
职称
学科专业
在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吴 斌
1965.3
西科大信息学院
教 授
自动化
组织策划与主讲
于春梅
1970.3
西科大信息学院
副教授
自动化
教学设计与主讲
尚丽平
1968.12
西科大信息学院
教 授
检测技术
教学设计与主讲
王 姮
1971.4
西科大信息学院
副教授
自动化
教案设计与管理
武 丽
1967.11
西科大信息学院
副教授
自动化
教案设计与答疑
张晓琴
1974.8
西科大信息学院
讲 师
自动化
课程导学与答疑
张春峰
1981.5
西科大信息学院
助 教
自动化
自测题与作业
林 伟
1954.12
西科大信息学院
工程师
电气控制
网络实验设计
薛 咏
1978.1
西科大信息学院
讲 师
通信工程
网站设计及 技术服务
龙祖利
1975.3
西科大网络学院
讲 师
电子工程
网站建设与维护
冉利龙
1976.12
西科大网络学院
讲 师
教育技术
网站建设与维护
5-2 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辅导、设计、技术等人员的配置情况
    本“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建设的整体队伍结构完整,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保证网络课程的质量、高水平。队伍整体结构如下:
    主讲教师4名,辅导答疑2人,自测题与作业1名,管理教师1名,实验教师1名,技术人员3名。
    学历结构:其中2人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历;4人有学士学历,整个队伍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职称结构:教授3 人,副教授3 人,讲师4人,工程师 1 人。助教1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2人,40-50岁3人,40岁以下6人。团队由年富力强的教师组成,具有良好的年龄梯队结构。         课程组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合理。
5-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不超过十项)
    1. 把握科技大赛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冲刺高端竞赛成绩,凸现西部高校风采,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04.10
    2.“自动控制理论”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四川省教育厅,2005.7;
    3.“自动化专业”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四川省教育厅,2006.8;
    4.“构建立体化教材系列,深化<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南科技大学,2007.9;
    5.《自动控制原理》教材获“湖北省高等学校2005年度课件评比”三等奖,湖北省教育厅,2005.11;
    6. 基于新体系的《自控理论》立体化教学方法,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5;
    7. 通过主干课程建设促进学科群建设,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5。
5-4 培训 情况     近三年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情况
    1.早在2000年,本课程组就有教师参加了加拿大“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自动控制原理”是主要建设课程之一。负责教师到加拿大做了数月的访问交流,接受了开展远程教学的方面的培训。
    2.项目组的吴斌、王姮两位教师均到美国的高校做了访问学习或考察,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上都得到较多提高。
    3. 2007年,于春梅副教授到西北工业大学,武丽副教授到东南大学,均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
    4. 2006年,毕效辉、尚丽平参加学校为期4个月的主讲教师研修班,并到省内其他高校的名师授课班上随堂听课,学习教学艺术;其中毕效辉特别听取了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自动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炜东教授将“控制系统满意优化设计方法”的科研成果引入“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的做法。
    5. 2006年,张晓琴、薛咏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半年的青年教师培训班,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了扎实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
    6. 2008年3月,课程组教师参加了网络学院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与课件开发研修班”;
    7. 2007年,龙祖利、冉利龙参加了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修班的学习。

6.课程描述

6-1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本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历程(限1000字以内)
6-2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限1000字以内)
6-2-1课程内容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提供主要资源类目
    1.课程内容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共十章,要求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少于64学时,平均每周学习时间为4学时。本课程的主要知识模块及对应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 4学时)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0学时)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2学时)
    第四章 根轨迹分析法              ( 6学时)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2学时)
    第六章 自控系统的校正方法        ( 6学时)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 6学时)
    第八章 采样控制系统              ( 8学时)
    2.主要资源类目
    “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学习资源包括:授课光盘、网络学习资源、纸质教材、实验指导书等内容。所有这些资源构成立体化教材。
    光盘课件与网络教学系统的内容对应,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多媒体化呈现。课件内容严格按照学生学习的习惯和需要来设计,以满足学生由低到高的逐层递升的学习需要。主要内容和资源类目如下:
    课程介绍:是关于课程的一个概述和介绍,包括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等。
    课程讲解:是围绕课程内容的直接学习内容和相关资料,包括课程内容、学习指导、各章小结等。这部分是课程内容的核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立体的学习资源库:一个是文字稿,相当于一本电子教材;一个是视频讲解,是关于重要知识点的课堂讲授;一个配套讲解的PPT,相当于完整的课堂板书。这三种学习资源互为补充有机关联,为同学学习、听课提供多种选择。学生可以直接阅读电子教材,也可以将其作为视频课程讲解来看,同时也可参考与授课同步的PPT,这样尽管网络学习缺少了面授时的直接互动,却具有比面授学生更便捷的多元的立体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例题习题: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题库,提供每章的典型例题、常见问题、思考题,以及大量阶段自测题和模拟试题等。
    动画演示:按照章节给出了100多个动画演示,这些动画是对课程中主要原理和概念的形象表示,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
    名词解释:按照章节列出了各章的重点名词概念及其解释说明。
    相关资料:给出与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背景知识和原理证明等。
    实验指导:提供实验指导书及虚拟实验室。
    教学软件:提供Matlab辅助教学的大型软件下载。
6-2-2 人机交互特征及技术路线(或技术特征)
    1.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制作主要采用HTML和Javascript搭建程序架构,运用Flash动画技术和Windows Media 视音频流媒体等技术手段。教学平台采用B/S体系结构,使用JSP编写,应用最新的AJAX理念和WEB2.0技术。
    2.在网络教学系统的制作过程中,开发小组和主讲教师们经过充分沟通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和技术路线设计,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设计思想,根据该课程内容,选取最合适的媒体形式加以呈现。制作中注重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最佳展现。另外,本课程在总结多年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需要。
    ⑴ 本课程课件页面布局合理、导航清晰、层次分明,色彩和谐清新,页面信息呈现以学生有效学习又不易产生视觉疲劳为原则。文字条理分明,既重点突出精炼准确,又有资源扩展。链接深度合理,便于学生迅速找到所需内容。
    ⑵ 在“课程讲解”的文字内容中,提供超链接的人机交互渠道。这些超级链接或是对概念的延展性解释,或是对定理的证明,或是对相关知识点的注释和说明等。
    ⑶ 利用动画模拟难以直观描述的控制系统概念和一些控制原理。动画中设计了丰富的人机交互控制,学生可以在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过程中理解复杂的概念和原理。
    ⑷ 在习题设置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课程按照章节列出大量习题,并提供了大量的自测练习和模拟试题,这些练习题目不仅题量丰富,而且配有详细参考答案,学生可以自主控制答案的呈现。
    3.在教学平台中,设置了多种栏目进行师生交互和人机交互。教师通过“课程公告”及时通告关于课程的相关信息及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在线答疑”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学期与学生开展“在线讨论”,进行实时交互;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资料”栏目中上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等等。
    4.本课程整体上符合“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课程内容科学严谨,组织结构合理,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教学设计精细、合理,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界面风格统一,协调美观,易于使用和操作;硬件和软件运行可靠、稳定,保障网络传输通畅。本课程中使用的文本、图像、动画、视音频素材、试题、案例、文献资料等符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本课程中记录的学生信息符合“学习者模型规范(CELTS-11.1)”,能够进行交换和共享。
6-3学习过程管理(限2500字以内)
6-3-1学习活动组织形式、教师指导方法及效果(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师指导方法、学习活动以及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主要学习活动包括:学期中的在线答疑和在线讨论、学期末的视频辅导。
    1.在线答疑
    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公布在线讨论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内,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一一作答。
    教师指导方法:一对一指导学习中的疑问,给予明确回答。
    学习效果:在线答疑,可以马上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交互。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比较踊跃,不能现场参加的同学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答疑内容。
    2.视频辅导
    学习活动组织形式: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讲授1-2小时,各校外学习中心学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向老师提问,老师现场回答。
    教师指导方法:讲授与答疑相结合。
    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课程重点难点,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在线讨论
    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在学期之中,教师结合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给出一些工程中常见的控制问题,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控制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教师指导方法:教师积极引导讨论的话题,监督讨论的进程,对起关键作用的发言进行点评,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实施效果: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6-3-2举证说明学习过程管理的措施(包括环节控制、作业管理、促学措施等)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每章节学习过程中均设有思考题,每章结束后布置一次作业。
    由于本课程作业涉及到大量公式和图形,学生作业主要采用了校外学习中心提交和网络实时批阅两种方式。如果学生作业提交到校外学习中心,则由校外学习中心负责把作业邮寄到校本部进行批阅(有时也由校外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进行批阅)。所有作业的批阅结果,以及作业的答案都会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典型错误,会在教学平台中给予重点提示;对于优秀的作业,也要进行点评,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展示。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对课程、教材、指导书、教师等质量和服务情况提供信息反馈,以助于改进以后的教学。
6-3-3举证说明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手段
    “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形式主要包括三方面:⑴平时成绩,包括学生日常的上网学习、在线讨论的参与情况和在线自测等;⑵作业和实验报告;⑶期末考试。前面两种形式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期末考试则是采用传统考试方式,学校统一印制试卷后由巡考老师带到各个校外学习中心,按照规定的时间,在校外学习中心统一进行,考试结束后,巡考老师带回试卷,由课程主讲教师组织批阅。
    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上述平时成绩、作业、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在课程开课之前,教师都要把课程的整个考核方式(包括作业、实验、期末考试等的时间和分值)发布到课程的“课程安排”栏目中,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实时查看本人的作业、实验、讨论等得到多少分,他是否需要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了。
    在期末考试之后,教师要对试卷和成绩作书面分析,例如,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分数分布,进而分析总结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总体特点等,并对照教学中的方法和进程提出改进的措施。
6-3-4说明实践教学的条件,并提供组织实施的案例
    利用本课程学生基本都是电子信息类行业在职人员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对所在单位的中央控制室、控制系统等进行参观调研活动,并提交调研报告。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的测试、参数整定等活动,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另外,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提供了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和虚拟实验室,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虚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6-4 学习支持服务(限2000字以内)
6-4-1 举证说明所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
    1.教学性支持服
    ⑴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一,教师在课程网络课件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媒体形式多样,人机交互便捷,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课程组将网络课件压成光盘提供给学生。
    第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科发展情况,教师经常在教学平台“资源中心”上传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
    第三,提供配套的文字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毕效辉、于春梅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第四,电子图书馆服务。为给广大网络教育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教育学院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了内容丰富的电子图书馆,该图书馆目前提供了20万册与电子信息专业相关的电子图书、科技刊物、毕业论文等、我校所有网络教育学生均可登录浏览或下载观看。
    ⑵ 及时有效的导学与辅导答疑
    第一,教师通过课件中的“学习指导”、“教学大纲”明确学习要求,指出学习重点难点,明确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出学习进度建议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每学期初,在平台“课程安排”中,教师把课程学习进度、学习活动安排、实验实习要求、考试评价策略等发布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的学习计划。
    第三,教师利用平台“课程公告”,随时发布关于课程学习进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建议,提醒学生改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督促学生关注学习进度、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及时复习考试等信息。
    第四,为加强网上学习氛围,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在线讨论”每学期主持1-2次实时在线讨论,讨论主题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来确定。
    第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学习问题随时可在“在线答疑”中提出,教师一般都在24小时内进行答复,及时指导。
    第六,学期末,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对学生进行直播辅导答疑,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该辅导答疑同时被采集上载到平台“资源中心”中,供学生反复浏览观看。
    2.管理性支持服务
    ⑴ 信息发布及时,沟通顺畅
    第一,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向学生发布各种教学信息,如注册、缴费、开学、选课、选考、选教材、选作毕业论文、统考报名、学位英语报名、毕业等有关通知,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e-mail、电话、简报等多种渠道保证学生及时收到。
    第二,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了解网络教育相关规定,教学管理人员编辑印发了《学生手册》,其中包括了各项规章制度和专业教学计划。
    第三,在每学期开学前,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把教材和课程光盘寄发给学生,保证学生学习。
    第四,向学生公布教学教务和技术部门的咨询电话,随时给与学生帮助。
    ⑵ 加强培训,有效指导
    第一,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学年开学初,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网络向学生介绍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各校外学习中心也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及相关规章制度,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尽快适应现代网络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第二,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技能培训,向新生提供《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帮助手册》,为其熟悉平台提供指导;对学生进行平台与多媒体课件使用培训,并进行实际操作考核,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学习技能。
6-4-2 服务的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学工作依托于学校各二级学院,各学院高度重视网络教学工作,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骨干教师担任网络教学工作。除主讲教师外,每门课程还在校内选聘了多名辅导教师。无论主讲教师还是辅导教师都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强烈的责任心,他们对学生认真负责,为教学提供了保障。
    2.措施保障
    学校要求网络教育学院坚持定期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和实时跟踪评价。网络教育学院已建立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媒体应用、考试管理等方面的多种评价措施,同时专门聘请了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授作为督导员,进行教学质量跟踪与反馈。
    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利用教学管理平台,统计学生网上资源使用情况和教师对学生开展支持学习服务的情况。
    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适当的评价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建立统一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考务工作。坚持做到统一试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网上公布成绩。
    3.设施和技术保障
    2005年学院重点对网络教育平台系统进行了集中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围绕网络和媒体资源平台、教学教务管理和质量保证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进行。网络教育平台系统建设以整合教学资源为核心,促进网络学院教学模式变革,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学习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学院此次的平台建设以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网上学习环境为重点,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为核心,同时兼顾教学教务管理与校园文化创新。平台中实行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更好的保护了学院的各种电子资源的知识产权。该平台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站式的全功能的学习、教学、资源等信息服务。
6-4-3 举证说明学习支持服务所取得的成效
    学习支持服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最终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明显提高。具体来说,通过学习支持服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习热情得到了保障,学生在学习中提问的频次明显增加,形成了学中问、问中学的良性循环。由于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逐渐深入,因而提问的质量也明显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识由此不断加深。
    通过学习支持服务,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课程组的支持服务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肯定,从历次的毕业座谈、平时的网上调查来看,学生的满意度很高,90%以上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
6-5 教学效果(限2000字以内)

6-5-1近三年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说明;举证说明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对本课程的评价
    1.近三年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⑴ 2005年课程考试
    参考104人,及格91人,合格率87.5%,优秀人数9人,优秀率8.7%
    ⑵ 2006年课程考试
    参考116人,及格74人,合格率88.1%,优秀8人,优秀率9.5%
    ⑶ 2007年课程考试
    参考128人,及格111人,合格率86.7%,优秀13人,优秀率10.2%
    2.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答疑中心、电子邮件以及调查问卷等对本课程进行评价:普遍认为本课程教师水平高,课程讲解有深度,有吸引力,为学生服务热情周到;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文字部分清晰、详尽,多媒体部分生动易懂;视频辅导生动;网上辅导及时周到,上传资料丰富,质量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好。
     以下是几份学生评价:
    
    
    

6-5-2 举证说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效果
    90%的同学能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这与最终的考试结果基本吻合,几乎所有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6-5-3 校外专家评价,自我评价;举证说明课程在校内外的共享情况
    1.校外专家评价 

    
    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委会主任金炜东教授评价:
    毕效辉教授长期致力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并积极组织教改试点班,开展“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工科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远程网络教学中,突出“工科”和“应用”,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领教学团队持续开展教材的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形成了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视频教学光盘和教学网站等立体化教学包。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百余个Flash动画,有专门开发的Matlab仿真工具,辅助教学特色鲜明。
    该立体化教材独到的特点在于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更适用学生在网上的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系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自我评价:
    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中,长期进行“发挥现代教育优势,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并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网络教学的特点,精选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
    3. 课程共享情况
    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已安装到西南科技大学校园网,广泛应用于普通本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国内很多高校的相关课程,都采用了本课件中的动画、图片等资源。课程组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获得用户很高的评价,多个学校并寻求与本教学团队合作或购买光盘。出版社(对此种教材了解较多)的评价是:“目前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达到了很高境界”。本教学团队开发的MATLAB大型仿真软件也很受兄弟院校的欢迎。

                        7.课程特色
7-1 举证说明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1000字以内,不超过五项)
    1.建立了立体化教材包,教学资源丰富,形象生动
    以课程教学内容为核心,经研究、设计和开发,建立了“自动控制原理”的相辅相成、有机配合的立体化教材包。网络课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课程导学、课程讲解、动画演示、思考练习、扩展学习资源等几大模块组成,并配有索引功能,可以按照章节、动画、名词解释等进行搜索查找。网络课件中包含百余动画、百余幅图片、千余道习题,还有大型Matlab仿真软件供学生下载使用,便于促进学生学习。增加了主讲老师的视频讲解,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思路清晰
    本课程按照从基本概念,到数学模型,再到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渐进思路安排学习内容,由浅入深,思路清晰。利用动画演示深奥难懂的概念、原理及过程,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同时,设计、制作了许多原理图片,给出系统框图,解释相关概念、原理涉及到的物理现象。
    3.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加强师生互动
    本课程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手段进行授课。首先,在课程中的“在线答疑”栏目,学生将平时遇到的问题提交上来,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其次,在课程的“在线交流”栏目,课程每学期组织1-2次师生在线讨论,所有学生和教师同时在线,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供教师和所有同学参与讨论解决。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实践
    利用本课程学生基本都是电子信息类行业在职人员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对所在单位的中央控制室、控制系统等进行参观调研活动,并提交调研报告。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的测试、参数整定等活动,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另外,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提供了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和虚拟实验室,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虚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5.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的课程教师队伍是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他们在学校普通本科教学中担任同一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实现网络课程与校内课程同步发展。在开课时间,课程团队每月开两次教学研讨会议,讨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交流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思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7-2本课程进一步完善的思路(限1000字以内)
    “自动控制原理”这门网络课程在将晦涩难动的原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动画演示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已有教学效果及同行评价都说明了这一点。本课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法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本课程的教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深受学生好评。
    今后,课程组除了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互动学习氛围外,还会在课程增加一些新的应用技术,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案例,完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
                        8. 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限1000字以内)
    西南科技大学为鼓励精品课程的建设,从2002年起分别以学校、学校教务处、网络教育学院的名义出台了包括:组织申报、建设规范、管理办法、资金和软硬件支持等方面的系列政策和文件。经过5年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储备了一批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和公共政治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校级精品课程。
    1.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与服务支持
    为培育和建设精品课程,学校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建设机构,将精品课程建设纳入了学科和院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指导与评审委员会,特别为建设基础较好的课程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发条件建设。学校教务处和网络教育学院,在本科教学和远程教学实践中,为进行精品建设的课程提供了教学、组织、管理、实验实习环境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并着力培育和参与实施。
    网络教育学院专门配备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控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咨询答疑人员,并通过移动导学、网上教学、学习光盘、课程学习材料包、学习论坛、网上作业、值机答疑、邮件服务、热线电话等方式,配合专门的教学管理平台和服务器设施,实现了交互性较强的,在线、离线兼顾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2.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学校网络教育学院与网络技术中心专门搭建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平台,并配备了由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技术队伍,与课程教师、评估专家、课程架构人员、管理人员协作,负责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技术支持和技术规范。目前,网络教育学院专门建设的课程发布、移动导学、邮件服务、辅导答疑、平台管理服务器群和软件设置能满足在册学习者的各种学习交互功能。
    网络教育学院为课程资源开发专门成立了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进行新技术的研开发。
    3.经费支持及其他措施
    为鼓励广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和网络教育学院专门制定了配套及奖励办法。建立了专门基金,按照课程建设的需要,学校按照每期2~3万的资助额度,分三期对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项目进行了阶段性资助,另按课程建设进度每年拨付建设完善经费5000元。
    对积极参与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和储备项目申报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申报成功的课程在给予政策性配套的基础上,再行资助50000元,作为发展基金,鼓励课程建设梯队的建设和延伸研究工作。
                           9.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申报材料附件

1.出版本课程教材:
  (1) 《自动控制理论》(纸质主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2) 《现代控制理论》(纸质拓展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3)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材),武汉理工大出版社,2005.7
  (4) 《MATLAB·自控理论教学与仿真》(电子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
  (5)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简要指导书》,2006.3
2.部分获奖证书:
  (1)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04
  (2) “自动控制理论”省级精品课程,四川省教育厅,2005.7
  (3) “构建立体化教材系列,深化<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南科技大学,2007.9
  (4) 《自动控制原理》教材获“湖北省高等学校2005年度课件评比”三等奖,湖北省教育厅,2005.11
  (5) 基于新体系的《自控理论》立体化教学方法,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南科技大学,2004.5
  (6) “西南科技大学第一届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一等奖,2005.11
  (7) 绵阳市优秀教师,绵阳市教育局,绵阳市人事局,2007.9
  (8) 教学良师,西南科技大学,2007.9
3.其它附件:
  (1) 多媒体配合教学情况
  (2) 专家评价一
  (3) 专家评价二
  (4) 《自动控制原理》交互式智能型网络课件购销合同一
  (5) 《自动控制原理》交互式智能型网络课件购销合同二
  (6) 《自动控制原理》交互式智能型网络课件购销合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