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典型非线性环节
1.实验原理与电路
本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
(1) 继电特性:见图5-1
图5-1 继电特性模拟电路
理想继电特性如图5-1C所示。图中M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
图5-1C 理想继电特性
(2)饱和特性:见图5-2A及图5-2B
图5-2A 饱和特性模拟电路
图5-2B 理想饱和特性
理想饱和特性图中特性饱和值等于稳压管的稳压值,斜率K等于前一级反馈电阻值与输入电阻值之比,即:
(3)死区特性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图:见图5-3A
图5-3A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
死区特性如图5-3B所示。
图5-3B 死区特性
D图中特性的斜率K为:
死区
式中的单位
,且
。(实际
还应考虑二极管的压降值)
(4)间隙特性
间隙特性的模拟电路图:见图5-4A
间隙特性如图5-4B所示,图中空间特性的宽度(OA)为:
(5-4)
式中的单位为
,
。特性斜率
为:
(5-5)
根据式(5-4)和(5-5)可知道,改变和
可改变空回特性的宽度;改变
或
的比值可调节特性余率(
)。
图5-4A 间隙特性模拟电路
图5-4B 间隙特性
2.实验内容及步骤
准备:
(1)选择模拟电路中未标值元件的型号、规格
(2)将信号源(U1 SG)单元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实验步骤:
(1)按图5-1接线,图5-1中的(a)和(b)之间的虚线处用导线连接好;(图5-1(a)中,+5V与Z之间,以及-5V与X之间短路块短接)。
(2)模拟电路中的输入端(U1)和输出端(U0)分别接至示波器X轴和Y轴的输入端。
(3)调节输入电压,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1图形。
(4)分别按图5-2A,5-3A,5-4A接线*,输入电压电路采用图5-1(a),重复上述步骤(2-3)。
*注:图5
U9 NC单元的IN-A之间和IN-B之间插入所选择的电阻。
3.典型非线性环节的特性参数及它们的实际输出特性,见表5-1。
表5-1
典型环节非线性 |
特性参数 |
输出特性 |
继电型 |
|
|
饱和型 |
|
|
死区 |
|
|
间隙 |
|
|